在COVID-19大流行之前的20年中,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一直在持續增長,從而在減少貧困和預期壽命方面急需獲得增長。危機現在使許多進步處於危險之中,同時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差距。
儘管在大流行前減少了貧困和延長了壽命,但其中許多國家仍在努力減少收入不平等。同時,他們看到不活躍的青年人(即那些沒有從事工作,教育或培訓的青年人)的比例持續居高不下,教育方面的不平等現象廣泛,婦女的經濟機會仍然存在巨大差距。IMF寫道,由於遏制大流行的措施對脆弱的工人和婦女產生了不成比例的影響,預計COVID-19將使不平等狀況比過去的危機更加嚴重。
作為我們最新《世界經濟展望》的 一部分, 我們探討了有關當前流行病的兩個事實,以估計其對不平等的影響:一個人在家工作的能力以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預期的GDP下降。
工作地點的影響
首先,在大流行期間,在家工作的能力是關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的 一項研究 表明,低收入工人的在家工作能力低於高收入者。根據美國的數據 ,我們知道從事家庭活動可能性較大的部門的就業減少較小。這兩個事實加在一起,告訴我們,由於大流行,低收入工人不太可能在家中工作,而更有可能失去工作,這會使收入分配更加惡化。
其次,我們使用IMF對2020年的GDP增長預測來代替總收入下降。我們將這些損失按收入等級分配,具體取決於他們在家工作的能力。使用此新收入分配,我們計算了106個國家2020年後COVID收入分配的匯總度量(基尼係數),併計算了變化百分比。基尼係數越高,不平等就越大,高收入個人在人口總收入中所佔的百分比就高得多。
這告訴我們,COVID-19對收入分配的估計影響要比過去的流行病大得多。它還提供了證據,表明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新興市場經濟體和低收入發展中國家所取得的成就可以逆轉。分析表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平均基尼係數將上升至42.7,與2008年的水平相當。儘管自2008年以來進展緩慢,但對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將更大。
平均而言,這種日益擴大的不平等現像對人們的福祉產生了明顯影響。我們 使用超出GDP的方法評估大流行之前的進展以及我們對2020年的福利期望 。我們使用的 福利衡量方法 結合了有關消費增長,預期壽命,休閒時間和消費不平等的信息。根據這些衡量標準,從2002年到2019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福利增長率接近6%,比人均實際GDP增長率高1.3個百分點,這表明人們生活的許多方面正在改善。增長主要是由於預期壽命的提高。
大流行可能會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福利減少8%,其中一半以上是由於人們在家工作的能力造成的不平等過度變化。請注意,這些估算值並未反映出大流行後的任何收入再分配指標。這意味著各國可以通過政策行動更廣泛地減輕對不平等和福利的影響。